夏秋之際,也是蚊子肆虐之時。而秋天的蚊子叮人也更厲害,這是為什么呢??
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威廉·布拉德與克里斯蒂娜·赫爾扎普菲經過研究發現,由于秋季越來越溫暖,蚊子開始冬眠的時間延遲了。秋季多雨,氣溫宜人,給蚊子大肆繁殖提供了天時地利的好機會。為在產卵時給后代更多的營養,蚊子叮人更狠,吸血更多,攜帶的病菌也就增多。因此,才有了秋蚊比夏蚊更毒的說法。但面對琳瑯滿目的驅蚊產品,如何正確選擇呢?
蚊香雖有效通風不可少
前一段時間,蚊香誘發寶寶哮喘的新聞備受關注。專家表示,蚊香殺蟲主要是靠一種叫菊酯的化學成分,這是一種能夠有效殺死蚊蠅的微毒毒藥,目前市面上的菊酯含量大約占0.2%到0.05%,而一盤蚊香的重量不會超過30克,在通風開窗的情況下,這些成分便不會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危害;但如果室內通風不良,蚊香釋放的超細微粒就會被吸入到肺部。長春中醫學院肺病內科副主任江海艷指出,蚊香釋放出來的一些微粒對于有慢性病的,尤其是老慢支、哮喘的患者非常不利。若室內空氣不流通,超細顆粒物濃度增加,人體容易出現頭暈、惡心等身體不適狀況。而一些特異性體質的兒童在接觸蚊香之后,煙塵會導致呼吸道受到刺激,引起氣道痙攣,從而誘發哮喘。專家特別提醒,對于老人、小孩、孕婦和慢性病患者,使用蚊香應注意開窗通風。
驅蚊手環流行使用應需謹慎
驅蚊手環等產品時下正流行,但其安全性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。南京市疾控中心專家鄭一平表示,“驅蚊手環大多浸泡過殺蟲劑或農藥,可能對人體有害,比如頭暈、過敏、呼吸不暢”。前一段時間,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開展了一次風險監測。30批次驅蚊環、防蚊貼樣品都沒有進行農藥登記,即所有30個樣品的毒性是否在安全范圍內沒有保障;另外,還有4批次驅蚊環、驅蚊貼樣品檢測出了農藥驅蚊酯成分。專家表示,根據有關規定,只要宣稱了“驅蚊”“滅蚊”的產品就納入該條例管理的范圍,上市前必須要經過一系列的毒理學,生態學和藥效的實驗,取得農藥登記證號并在包裝上標注才能上市,這樣才能保障產品的安全。記者從農業部農藥檢定所了解到,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款防蚊貼或者驅蚊手環取得農藥登記證號,這意味著它們的安全性、驅蚊效果都不能得到保證。前一段時間,劣質驅蚊手環在濟南“毒暈”了29名小學生。因此選擇驅蚊手環需謹慎。
防蚊宜選天然便捷更受青睞
化學成分驅蚊總會困擾很多人,尤其是寶寶媽媽們不放心使用,也因此,越來越多的人選用植物驅蚊。尤其寶寶被蚊蟲叮咬后,通常成人習慣使用的“清涼油”、“風油精”等止癢藥因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,容易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,不建議給寶寶使用。
具體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防蚊用品,而且蚊子的壽命一般為1到4星期,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涼,一般在中秋以后的半個月里蚊子將漸漸消失。